中国古代有哪些权倾天下的太后?(中国古代有哪些权倾天下的太后名字)
一,中国古代有哪些权倾天下的太后?
古代中国在君主制时代,由皇后、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掌握国家最高权力、行使皇帝职权,称之为"临朝称制"。
按传统儒学观点,身为女性的后妃只能待在内宫中,而不能上外朝,即所谓"男主外、女主内"。所以后妃要掌握国家最高权力,当然就要"临朝",即"当朝处理国政"。
从秦始皇开始,皇帝的命令专称"制"、"诏"。后妃在掌权后代行皇帝职责,其命令自然上升到皇帝的级别,所以叫"称制",即"行使皇帝权力"。
两者合称,即"临朝称制"。该词在正史中最早出现于班固的《汉书·高后纪》:"惠帝崩,太子立为皇帝,年幼,太后临朝称制,大赦天下。"
然而女性虽临朝、亲裁政事,但在发布命令的时候,并不是直接使用懿旨,而仍是以幼帝的名义,用制书的形式颁行天下。这么做的用意有两点。第一:即使皇帝年幼,仍然不能改变其在位的事实。所以太后等只能代表"幼主的意志",代行职权,而不能取代他。第二:为避免将来皇帝成年亲政后,太后等会以懿旨干预政务。所以其只能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,以杜绝将来产生皇权二元化的流弊。
女性"临朝",却以幼帝名义"称制"的原则,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依然遵行不替。古代临朝太后有很多,著名的有西汉吕后、东汉邓太后、北魏文明太后、唐朝武则天、辽朝承天皇太后、清朝慈禧太后等。
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,高祖死后,被尊为皇太后,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。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,实行皇帝制度之后,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。她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,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。同时,她也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。
吕雉在统治期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,废除挟书律,下令鼓励民间藏书、献书,恢复旧典。她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中对她的评价是"政不出房户,天下晏然;刑罚罕用,罪人是希;民务稼穑,衣食滋殖",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。可历史传统评价对其并不算好,毕竟她以女性身份篡夺皇权,大封诸吕,引发外戚之乱。
东汉邓太后邓绥是东汉著名的女政治家、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。邓绥系出名门,她祖父正是向光武帝刘秀进献了"图天下策"的东汉开国重臣、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高密侯邓禹。
邓绥15岁入宫,22岁被册封为皇后。东汉延平元年(106),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。面对着"主幼国危"的局面,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。她在执政期间,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"水旱十年"的艰难局面,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,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。因而她被誉为"兴灭国,继绝世"。
但另一方面,邓绥亦有专权之嫌。其废长立幼,临朝称制达十六年而不愿还政于刘氏,朝中对此多有非议。
不过邓太后注意约束母家。清代焦秉贞所画《历朝贤后故事图》中第四幅就是有关邓绥的《戒饬宗族图》。由于邓绥的约束教育,邓氏子弟都比较守法,使东汉避免了外戚干政的祸患。
北魏文成文明冯太后是古代著名女政治家与改革家。北魏和平六年 (465),献文帝即位,她被尊为皇太后。时值政局动荡,冯太后临朝听政,定策诛杀权臣乙浑,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。
延兴六年(476年),献文帝暴崩,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,成为太皇太后,二度临朝称制。她悉心教导,扶持孝文帝十四年,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,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。
慈禧即孝钦显皇后,叶赫那拉氏,是咸丰帝的妃嫔,同治帝的生母。慈禧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,主宰晚清四十七年。咸丰十一年(1861)咸丰帝驾崩后,慈禧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,称圣母皇太后,上徽号慈禧。
后来慈禧联合慈安太后(即孝贞显皇后)、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,诛顾命八大臣,夺取政权,形成"二宫垂帘,亲王议政"的格局。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,史称同治中兴。
同治十二年(1873)两宫太后卷帘归政。光绪元年(1875)同治帝崩逝,其侄子爱新觉罗·载湉继咸丰大统,年号光绪,两宫再度垂帘听政。六年后慈安太后去世,慈禧又在光绪十年(1884)发动"甲申易枢"罢免恭亲王,开始独掌大权。
光绪十五年(1889),慈禧归政于光绪,退隐颐和园。但九年后,慈禧发动戊戌政变,囚光绪帝,斩戊戌六君子,再度训政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光绪帝驾崩,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,即日尊为太皇太后。次日未正三刻(17时),慈禧在仪鸾殿去世,后葬于菩陀峪定东陵。
临朝太后作为皇权异化的产物,已随着时代改变而成为过去。但那些临朝称制者,有的祸乱朝纲,有的却救国治世。这些女性虽出身后宫,但其故事却值得一代代中国人去细细品味。
二,古代掌权的太后
古代最著名的三大权利女性,分别和汉朝的吕雉、唐朝的武则天和清朝的慈禧太后,同时吕雉和武则天也被合称为吕周。
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,是历史第一位正统的皇后,吕雉在刘邦没有发达的时候就嫁给了刘邦,并且对刘邦也一直没有离弃之心。
因为吕雉是刘邦的原配,所以刘邦登基为帝后,吕雉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,他们的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。
吕雉的政治能力和手段都很强,在除韩信、彭越等异姓王之事上,吕雉都是主要参与者。刘邦驾崩后,刘盈登基为帝,吕雉尊为皇太后,重并且吕雉开始垂帘听政,刘盈却没有什么权利,吕雉成了大汉实际的掌权决策之心。
吕雉在打压刘氏宗亲的同时,又大力扶植吕家之人,导致吕氏乱权的地步,大汉刘氏天下岌岌可危,吕雉去世后,吕家之人有作乱的倾向,陈平、周勃除去诸吕之乱。拥立刘恒登基,是为汉文帝。结束了吕氏乱政的局面。
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,李世民驾崩后,太子李治登基为帝,是为唐高宗,之后李治宠爱武则天,并且又封武则天为皇后。
后来唐高宗身体经常不适,因为李治对武则天极度的信任,所以就让武则天代理处理朝政,渐渐的武则天也有了权利,也有了自己的心腹,也导致唐朝政权转移到武则天手里。
唐高宗李治驾崩后,太子李显登基为帝,是为唐中宗,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,但没多久就被武则天废去帝位,改李旦为帝,是为唐睿宗。然而朝廷大权还是在武则天手里。
唐睿宗因为惧于武则天压力,最终武则天登基为帝,改唐为周,成为一代女皇,武则天虽然手段凌厉,残杀大唐宗亲和大臣,但武则天的治理能力还是很的。
在武则天执政的时候,的确让天下出现强盛太平的局面。也为后来李隆基的盛世局面奠定基础。
在武则天晚年,立李显为太子,后张柬之又发动神龙政变,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,最终李显得以复位。
慈禧是大清的太后,同时慈禧的名声也一直不好,不过大清的灭亡也不能说全是慈禧之过,毕竟大清的衰败也不是那时开始的,大清从闭关锁国开始,就已经慢慢的走了下坡路了。当然慈禧也的确有过错之处。
三,古代太后权力
近年因为电视剧,可能提到“太后”会很容易想到芈月芈八子,芈[mǐ]这个字也瞬间从生僻字变成了耳熟能详的状态。感慨这部电视剧的优秀之余,却也不得以因问题中的“权倾天下”,将芈八子刨除在外。
《东周列国志》曾言:“时六国悉并于秦,天下一统。”这意味着虽然在秦朝之前古人已有天下(宇内、land under heaven)的概念,但认可的却是秦代大一统之后,和更早的神话时期(尧舜禹这种)。因此芈八子的影响力,只能做到在秦国国内,也即“权倾朝野”的地步,至多也只是对他国有一定影响(这点可从记载中看出)。
不过从芈八子的一些表现,比如立未成年的昭襄王、和重用娘家人和情夫等问题,却很好的反映了此后自秦至清代为止,中国皇室中十分常见的太后权力(后权)源于皇权,以及权利保证多见于“外戚”帮助。而就“皇权、外戚”这两点来说,汉唐出现的此类太后最多。因此或可认为在这些朝代中,“权倾天下”对女性而言更易做到,或者说父系社会制度最易变革?
在两汉,女性的政治地位相对更独立,可说是历代最巅峰时期。在这期间,无论权倾朝野亦或天下,都可看到很多典型。如汉高后吕雉、孝文窦太后(窦猗房)、孝元王太后(王政君)、和熹邓太后(邓绥)等等……这一情况延续到两晋时期,犹可见贾南风、褚蒜子等皇后太后对朝政的影响。因此唐宋不如两汉多矣。
但是要说权倾天下(朝野),其前提必然是“临朝听政、摄政或辅政”。而历代能符合类似条件的,即便从芈八子算起,人数也不甚多。这里尽量挑精彩有故事性的说说,逐一列举下:
战国·秦,宣太后芈八子;如前所述,另补充诱杀义渠王,即“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”一事。
战国·赵,赵威后。摄政事宜可见《赵威后问齐使》等事,或成语“舍本逐末”。
西汉,汉高后吕雉。这个毋需多说;但我最欣赏她让刘邦说出“吕后真而主矣”这种能坐实妻管严的话,殊为不易……
东汉,邓太后邓绥。相比吕雉,其临朝时间或许更长,就十六年这个时间来看,与唐代武则天的执政称帝时间近乎一致(690-705年)。而从刘邦病重时算起,至吕雉病死,大概也要少她一年左右(前195-前180年)。然而最难得的是,她的名声比二者要好了许多。
东晋,崇德太后褚蒜子。她这个“权倾朝野”次数有点多,从22岁守寡开始,先后三次垂帘听政,总计见证了六位皇帝的人生。纵观历史,唯有东晋皇室的短命才能造就这样的逸闻。
北魏,灵太后,又称胡太后、胡承华。就记载看她的口碑最差,擅权秉政、毒杀亲子(孝明帝元诩),横征暴敛激化社会矛盾,淫乱宫闱逼奸小叔子元怿等等……总之权倾天下她至少做成了一半。后来朝廷威信丧失,也就没什么机会再继续作了,即便二次临朝。
北魏,冯太后,又称文成文明皇后。临朝辅政,诛杀乙浑,太和改制。与临朝听政、摄政一字之差,虽可称权倾朝野,但对天下影响却不够多。
唐代,武则天。继汉代刘邦吕雉以后出现的第二个“夫妻档”代表人物。在这一时期,除“二圣”之名,也可见“天皇、天后”之称。当然,后来李治这个天皇被日本剽窃了。
宋代,献明肃皇后刘娥。这位太后的历史评价最高,被称为“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”(吕雉武瞾)。从天圣七年(1029年)临朝以来,虽有人意图让其再效武瞾称帝之事(由此可见其权利之重),但她却说“不作此负祖宗事”。然而“狸猫换太子”却让其背负了很多骂名,而她不愿还政宋仁宗也是非常显著的事实。所以她也是清代之前非议最多的一位太后。
宋代,慈懿太上皇后李凤娘。说听政摄政辅政都不合适,唯有乱政才行,就这还得得益于她丈夫太宅太娘的缘故,但她是很典型的有美貌没才识。从现在看,她有着很好的一手牌(能影响三个皇帝),但却打的稀烂。或者这也与宋代皇权日渐旁落有一定关系。我想可能很多女性会对她的生平感兴趣,毕竟是依赖江湖术士而成皇后的一朵奇葩。
辽国,萧绰萧观音,与刘娥相似,但却因美名出现了另一种性质的非议。就这点来说,可见后世文人的龌龊。不过无论是两宋还是辽国,就权倾天下四个字,恐怕都未能做到。
辽国,地太后述律平,又称断腕太后。性格刚烈,不让须眉。面对逼宫殉葬之说,自断右手,震慑群臣后称制摄政掌理军国大事。而且年纪一把了,居然还想亲率大军……太后里武力值最高的恐怕就只有她了。
清代,严格说除慈禧外还有两人。一是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时的慈安太后,二是慈禧之后,宣布“退位让国”的隆裕太后。慈安的理政之才在慈禧之上,这点《清代遗闻》中有说“东宫优于德……西宫优于才……”东宫就是指慈安。很多人知道清末太监安德海的恶名,但却少有知道此獠为慈安所诛。《庸盦笔记》中直言“东宫偶行一事,天下莫不额手称颂”。至于隆裕……能以一个决定改变一个国家、民族甚至是当时全世界的走向,“权倾天下”之说并不过分。
从上述的“垂帘听政”去掉疆土不甚完整的时代,可以看出“权倾天下的太后”在两汉时期有两位(吕雉邓绥),唐代一位(武瞾),清代三位(慈禧慈安隆裕)。这显著见于后权源自皇权的影响,也能多少证实历代皇权的控制变化。而且就影响来看,似乎这些太后里,恶名盛甚的并不是很多。
总结:以上内容就是99折扣手游提供的中国古代有哪些权倾天下的太后?(中国古代有哪些权倾天下的太后名字)详细介绍,大家可以参考一下。